当所有的卖家和服务商都在绞尽脑汁地研究亚马逊的广告运用方法时,一个典型的理工男,从最基本的大数据、人工智能、搜索引擎、算法入手,试图给卖家提供一个一站式、全自动化发布和优化的解决方案。对于他来说,十多年在微软研发的工作经验,让他的想法得以实现。他叫,前微软首席研发经理,今天我们来聊一聊他的“算法”的从业生涯。
讲师简介
名称:韩蓬
年龄:70后
平台:前微软在线广告部首席应用研发经理,现在自主创业
擅长:关于在线广告的各种算法和优化
韩蓬
Q:请您先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
A:我的大学生涯是在北航开始的,专业就是信息系统。从1993年到2001年,本硕连读。当时大学生的出国热潮正火,大家都去考GRE、考托福,我也和大家一样,然后申请国外大学的博士。我记得当时的申请信必须写E-mail,可是当时国内的电子邮件还不是主流。后来我拿到了华盛顿大学的全额奖学金,一去西雅图就是这么多年。
其实我在国内没什么工作经验,就是一路上学走过来的,大了华盛顿大学读博士也是信息系统专业,2006年拿到了博士学位。当时出国的印象很深刻,2001年从国内出发的时候,刚好是美国911事件爆发,我是9月17日的飞机,结果航班全部停飞啦,我推迟了大概一周才入学。
博士的全额奖学金都是有相应的工作的,就是TA和RA(助教和助研)我感觉助教对于当讲师还是有一定帮助的。到2006年博士毕业,我很幸运,我和我太太找工作都在西雅图,她去了亚马逊,我去了微软。
我和我太太都是北航的毕业生,本科一起毕业,研究生一起毕业。到了西雅图,我念博士,她念MBA,我俩在华盛顿大学又一起毕业,找工作也都在西雅图,这真的很巧。因为像我们这样的情况,两地分居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但是我们很幸运,能够在一起!然后我们就在西雅图落地生根了,一呆就是17年。
Q:你在微软公司里面做的是什么工作?
A:进微软之后我的工作一直都是跟在线广告有关的,就是数据分析和算法之类的项目,后面做应用研究的工作,都是针对在线广告应用之类的产品方面的研究,目的是给公司带来实际的效益。
我在微软担任过很多职务,比较靠后的几年是研发经理,我的团队就是一帮博士。其实我们要维护的代码就几千行,但是极其重要,对应的就是在线广告系统。简单来说,就是当你打开一个网页,5毫秒之内,根据这个用户身上已有的标签,推荐最适合他的广告。记住,是5毫秒之内。
当时微软每天要显示60亿次左右的广告,量非常大,用户数字接近上亿,广告商有几十万个。要在一瞬间之内将这些方面匹配好,给广告商带来推广,给微软带来利润,还不能影响用户体验。当时我们跟微软研究院合作,有一个很酷的算法,效率特别高。再后面我担任过在线广告部的principal applied research manager(首席应用研发经理),那就是纯粹的功能研发。所以我的背景就是一个典型的理工男,我的工作都是跟数学模型、算法、人工智能、大数据之类的打交道。
Q:你为什么离开微软开始自己创业。
A:差不多是2016年的时候,当时也是比较偶然的因素,我说实话我都忘了当时什么原因,就突然特别想自己创业,我觉得可能人到了一定阶段,想换一种状态。
其实当时在微软是非常舒适的,拿着高额的年薪,工作也非常轻松。因为我的团队做的是探索性质的工作,探索就意味着没有探索出来是理所应当的,探索出来了是应该获得掌声和荣誉的,这样的工作基本就没有压力了。
所以在我离职的最后一年里,我每天只需要工作3小时左右。当时我在想:作为一个勤劳的中国人,这种生活是不是有点懈怠?我当时一眼就能看到之后的20年就这么过去了,这就是提前进入养老生活。我觉得这样的人生太无聊了。所以,我决定离开微软这样舒适的环境,出来自己做点什么,决定辞职创业。
从决定到离开,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反复确认过自己的想法,也跟很多朋友聊过,验证自己的想法。同时,当时已经有投资人对我们感兴趣了。所以2016年我就辞职,之后拿到了投资,做自己想做的事。
Q:你辞职之后具体来说做了什么产品?
A:我们做的产品也都是围绕在线广告相关的,这也是我自己的专长。包括微软的bing,还有google、 Facebook这几个最主要的这些广告平台。我们的第一个产品是一个智能化一站式的广告投放和优化工具。比如,你是一个希望做广告的人,然后你自己去google 、Facebook上这些不同的平台去投放,但这个过程非常复杂,而且更重要的是优化你每天观察到的数据点、转化率什么的,你需要做很多参数的调整。对于大部分非专业人士,这件事实际上难度比较大。
当时我们做的第一个产品,首先你不需要去这么多平台,其次你投放广告、优化广告这件事可以一站式完成、自动化完成。当时这是我们第一个产品,主要针对的目标客户是美国的中小企业。当然,我们也发现一些问题,就是中小企业人群属于典型的钱少事多,资金非常紧张,需求又非常个性化,这也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开发压力,因为要照顾到所有人的需求。
我们平台最核心的部分其实都在是在产品应用过程当中完成的,因为提的要求多,我们的工作量很大,但是我们积累下来的东西就多。差不多到2017年年终的时候,恰好当时当时正好是碰上亚马逊开年会,跟很多国内的卖家有了接触,发现他们的产品有很强烈的海外推广需求,但是却没有好的手段。而亚马逊对外第一次公布API接口,我就知道这件事,因为这都是我们西雅图科技圈中公开的信息,程序员的人脉圈都是共通的,我知道亚马逊后端的搜索算法、广告算法是怎样的,根本不需要看他们的代码,这也是促使我现在做这个产品的原因之一。这些后台的接口都是免费的,只有一个要求,包括google 、Facebook都一样,就是你得证明你有这个实属实力,而这些资质我们都是第一批申请到的。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积累了很多经验。从2017年终开始,我们就开始针对亚马逊卖家开发产品,过程还是比较顺利,就是在我们的第一个产品上增加额外的功能就行,出了第一个版本,根据用户反馈进行更新迭代,到今年初产品就比较成型了。之后固定每周一个更新,每两个域一个大的改版,满足用户需求。
Q:回顾您的创业路有什么感想?
A:说起来,我和我太太本身就是资深的亚马逊买家,我太太更是亚马逊的员工,我们是亚马逊最早的一批prime会员。所以到现在,明明知道我们需要的商品隔壁的便利店就能买到,我们还是会去亚马逊上面买。
很多美国人跟我们一样,对于在亚马逊上面购物很熟悉,但是他们完全不理解、也不能想像亚马逊卖家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买家和卖家是完全是两个世界完全是两个世界。作为亚马逊的买家非常舒服,因为亚马逊把消费者放在第一位的。
这些体验,作为亚马逊的买家是非常熟悉的,包括我自己。但是这么多年,直到我第一次接触亚马逊卖家,我从来不能想象原来卖家是这么苦逼的。
所以,我认为我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这件事能改变一些人(卖家)的工作,让他们的工作更简便。这次创业,能够实现我在微软里面不能感到的个人价值,我一定会继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