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方权威机构15日公布了上半年经济数据。北京一些分析人士认为,这些数据表明中美经贸摩擦对中国经济影响较小且可控。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中国经济上半年增长6.3%,延续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发展态势。受访专家认为,在中美经贸摩擦背景下,中国上半年经济运行继续保持在合理区间,尤其中国外贸在“逆风”之下展现出较好韧性。
从外贸总体情况看,上半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9%,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呈现进出口增速略升,贸易结构继续优化的态势。
“从外贸具体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几个可喜变化。”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说。
首先中国上半年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5.5%,占全国进出口总值59.9%。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且比重上升,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外贸贸易方式正从“代工贴牌”逐步向自主知识产权制造、营销转变。
其次,对欧盟、东盟等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保持增长,表明中国进出口外贸市场正向多元化趋势发展。上半年,中国对欧盟进出口总值为2.3万亿元,增长11.2%;对东盟进出口总值为1.98万亿元,增长10.5%。
特别是“一带一路”为上半年中国外贸增添了“亮色”。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4.24万亿元,增长9.7%,高出外贸整体增速5.8个百分点,占中国外贸总值的28.9%,比重提升1.5个百分点。专家认为,这代表了中国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市场进出口贸易的开拓,“无论是增速还是占比都非常可喜”。
“中国外贸进出口的韧性来自国内经济的支撑。”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认为,中国仍处于重要发展战略机遇期,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
除了外贸领域,上半年中国经济在高技术产业增速明显也值得关注。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增速比一季度小幅回落0.5个百分点。但其中,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快于规模以上工业1.7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0%,快于规模以上工业3.0个百分点。
张燕生认为,中国的高技术制造业、工业战略新兴产业增长强劲,这代表了中国经济正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向中高端迈进,也是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体现。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认为,从经济数据看,中国上半年的就业形势,居民收入增速,居民消费价格,投资增势等均充分体现了“稳”的特性。
此外,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今年6月份的工业增长、消费等主要数据都出现了明显好转,体现了中国经济积极向好的最新态势,也说明市场信心在逐步恢复和增强。
中国经济能够“扛住”中美经贸摩擦影响,除了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经济转型升级成效初显外,足够大的经济回旋空间也是优势所在。
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成渝城市群等一系列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稳步推进,东西南北纵横联动发展的新格局正在形成。
尤其是,在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倡议的助推下,拥有4亿多人口、占国土面积三分之二的西部地区正在成为中国经济重要的回旋空间。
“广袤的西部地区拥有后发优势,仍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有望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敬说。统计数据显示,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速近年来总体高于东部地区。
中国上半年经济存在不少亮点,但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全球经济增速有所放缓,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国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较突出,经济面临着新的下行压力。
分析人士认为,下半年中国经济增长压力较大,需要进一步推动经济的新旧动能转换、新旧结构转换、新旧模式转换,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在当前形势下,这对于中国经济未来发展十分必要。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