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Aggregator”一词兴起,亚马逊第三方卖家的收购业务逐渐崭露头角,不过彼时愿意出售自有品牌的卖家数量有限,卖家眼中的品牌价值与收购商给出的收购价不能在同一认知水平,更有卖家反映自己被严重低估,使得贩卖“Aggregator”这一概念一波三折。今年10月,收购商之中的代表性人物Thrasio再获10亿美元融资的消息再度引爆业界对收购业务的关注,时至今日,品牌卖家的“身价”也水涨船高,成功翻倍。
大规模收购潮正在逼近!哪些品类卖家将得资本市场的宠爱呢?本期周刊告诉你,~
根据Marketplace Pulse的研究,收购商给出的收购价格是品牌卖家SDE/Adjusted EBDITA(可支配收入/调整后的未提计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收入)的4-8倍,再加上收益,总估值可能达到该比值的10倍以上。2020年初的出价仅为该比值的2.5-3倍。
市面上还有一种收购价是基于卖家的SDE数值乘以若干倍数。一个收入为100万美元、SDE利润为25万美元的企业,通常会收到超过100万美元的保证兑付(SDE的4倍)以及另外的获利能力款项。
然而,上述的估值计算只是市场的一般基准。Fortunet的CEO Michal Baumwald Oro表示,估值并不是简单的系数、倍数计算,如今算法变得更为复杂,产品类别、品牌总利润及其市场行情、增长机遇和竞争力都是估值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
放在以前,亚马逊第三方卖家手中的品牌大多以白菜价出售,再加上收购商数量不多,卖家几乎没有挑挑拣拣的余地,而大多品牌在被收购之后经过短期即能让收购商回本。如今收购市场也迎来“内卷时代”,收购商想实现回本,花费更多,耗时更长。更高品牌估值意味着犯错的成本激增,收购商的观望态度也变得更为谨慎,而拉长的估值周期使得一些投资计划困于全球供应链问题而流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