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etplace Pulse数据显示,2021年,亚马逊聚合商们汇拢了超过120亿美元以收购初创企业。但这一年多以来,随着电商行业发展停滞、投资聚合商的买家们也都变得更加谨慎,目前市场中的资金流已基本枯竭,企业收购交易也因此逐步陷入泥潭,最终难以推进。
亚马逊聚合商们之前争先恐后地为意向企业们砸下重金,现在他们恐怕只能为这“过度的繁荣”感到懊悔。许多聚合商性质的企业已经展开裁员,或被迫淡化他们对目标市场的注意力。
Razor Group是一家总部位于柏林的聚合商性质的企业,其首席技术官Shrestha Chowdhury表示,2021年无疑是疯狂的一年,其所在的公司在高峰期月均收购十几家公司,但未来肯定不会再如此出手阔绰了。
据悉,这些聚合商通常通过亚马逊的第三方市场推进大部分业务,通过将市场中的制造商聚拢,发掘并解决在广告和营销支出、以及库存管理等不同方面的业务问题,从而提升企业效率。
2021年,全球性的防疫封控政策引发了电商格局大变样,不论是企业收购抑或是消费者采购都出现了大幅增长,因此市场对聚合商们寄予的期望也水涨船高。当时的聚合商们已决心通过巨额支出来赢得报价。例如,部分企业甚至提供免费的特斯拉,以换取能建立后续业务的引荐机会。竞争对手们也都不甘示弱,承诺零售商以约6-7倍的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进行收购。
2022年,市场投入的资金已降至20亿美元左右,其中大部分资金早在3月份就已“逃量”至此。通胀加剧、地缘冲突和大量科技股被抛售等种种大事件,对电商领域造成了连连重击。
截止2021年9月,聚合商们已经筹集了近90亿美元资金。而今年同期,聚合商们只筹集到了23亿美元。
图源:Marketplace Pulse
风险投资资金量总体下降,但不像聚合商市场那般严重。根据Crunchbase数据显示,2022年第二季度的风投市场资金量同比下降了27%。同期,聚合商的资金量狂泻77%。
总部位于伦敦的聚合商Heroes的联合创始人Riccardo Bruni表示,私募市场几乎都关闭了,未来一段时间内,想要获得资本加持也几乎是不可能的。今年,用于投资亚马逊聚合商的资金量下降了80%以上。但由于之前承诺的大部分资金仍尚未部署,哪怕新入场的资金很少,收购交易也并没有全面停止。然而负面影响依然逃不开,裁员潮随之袭来。
Razor Group目前每个月只提供1-2个报价,尽管如此,该企业也仍然是较为活跃的聚合商之一。业内人士估计,过去2年中,筹集到资金的数十家聚合商中,只有不到10家进行了实际收购。
总部位于马萨诸塞州的聚合商Thrasio,总计筹集了至少35亿美元,并进行了200多次收购交易,在宣布聘请亚马逊资深人士Greg Greeley担任首席沟通官后不久,该公司于5月解雇了约20%员工。两名熟悉该公司的业内人士提到,Thrasio的收购业务团队几乎被全线裁撤。该公司发言人同时也告知英国《金融时报》,其仍在关注制造商,但就自裁员以来是否有提供过任何报价一事,暂时按下不表。
Perch是另一家筹集了超过9.3亿美元的重要聚合商。基于两名熟悉其业务的业内人士观点,该公司也暂停了收购业务。相反,许多人提到,它将专注于与已经成交的制造商共同推进业务关系。
几家其他的聚合商在今年夏季也解雇了数十名员工,包括Heroes和总部位于柏林的SellerX。
专业并购公司Hahnbeck的主管Taliesen Hollywood表示:“市场情绪发生了明显变化,实体店的增长速度有史以来第一次超过电商领域,到2022年初,收购交易的表现显然不如从业者们希望的那样好。最终也意味着,其中部分业务成本或将攀升。”据悉,该公司与聚合商促成了大量的供应商报价。
聚合商Heyday的首席沟通官Sebastian Rymarz表示,该团队已经设法避免“大规模”裁员,并正在考虑可能带来4.5亿美元年收入的一笔重要交易,在尚不明朗的大环境中摸着石头过河。
与此同时,航运价格虽然仍然上涨,但目前比疫情期间的高点低了约三分之二。
SellerX的联合创始人Philipp Triebel表示:“由于全球需求下降,供应链压力已显著缓解。未来1-2年内或将遇到以更低价格收购优质资产的绝佳机会。”
Marketplace Pulse的分析师Juozas Kaziukenas表示:“2021年或许是聚合商们吸引着无限资本的一年,但2022年便是生存之年了。虽然目前市场仍然活跃,但我认为在部分聚合商找到制胜法宝之前,还需要经历一段长时间的沉寂。”